Memory's Cards + Gifts (2013年白色情人節 DIY 精選禮物)

全部 HAND MADE(纯人手製作),精心設計,款式精緻;全部都是獨一無二,送給特別的你!!
本網誌將調整圖片及影片顯示,適合大家在 iPad 直向瀏覽本網誌 !!

大家現在可以在 Facebook Fans PageTwitter 追蹤本網更新及歡迎大家給與意見 !!
只要對「 iPhone vs It 」讚好(Like) 或者按 Follow 以後就可以係 facebook/Twitter 收到本網誌最新資訊 !!

新 Blog ~~ Migrate iPhone To Android !! 
如果你想由 iPhone 轉去 Android Phone 就一定要睇吓 !!!
如果由 iPhone 轉去 Samsung Android Phone 就更加要睇吓 !!!





自訂搜尋

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軟硬件一體化模式席捲IT業:廠商策略各有不同


曾任 Apple 公司院士的阿倫凱(Alan Kay)說過:“每個熱愛軟件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硬件系統。”現在,站在 Apple 對立面的微軟、 Google 等廠商似乎才明白其中的奧秘。
通過收購或者自主研發,以前專注於軟件或者硬件的 Google 或微軟們都開始強調軟硬件一體化,而且這種趨勢已經大有席捲整個IT行業之勢。不過,在相似的戰略背後,各家廠商卻有著不同。
軟硬件一體流行
憑藉硬件、軟件以及內容等服務進行一體化開發的策略, Apple 已經成為現在風頭最勁的IT公司。 Apple 在過去幾年中不但創造了最有活力的iOS生態系統,還以3000多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Apple 之後,在軟硬件一體化方面率先獲得成功的廠商是亞馬遜。憑藉推出 kindle 閱讀器,亞馬遜成為數字媒體內容的霸主,並且憑藉這種優勢在平板電腦領域對 iPad 造成了一定衝擊。
Google 在軟硬件一體化方面的首個嘗試是在去年年初推出自有品牌 Nexus one 手機。作為在硬件領域的最大動作, Google 去年8月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流動業務。最近該公司更是在硬件領域發力,推出了一系列自有品牌產品,其中包括 Nexus 7 平板電腦、Nexus Q 播放器以及 Google Glass。
微軟在軟硬件一體化上也有過成功案例,那就是Xbox遊戲機及體感裝備 Kinect。現在,微軟進入了一個更大市場:PC 領域。過去30多年中,微軟都在為這個產業鏈提供 Windows 系列軟件,而現在它卻冒著讓重要合作夥伴不悅的風險,推出了自有品牌的 Surface 平板電腦。
實際上,不止是軟件廠商正在進入硬件領域,硬件領域的廠商也在重視軟件。 Samsung 電子新任CEO權五鉉(Kwon Oh-Hyun)在6月中旬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就表示,未來 Samsung 將更加關注軟件業務。 Samsung 電子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超越 Apple ,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有消息稱,該公司準備大力發展其自有的 Bada 手機操作系統。
背後動力
曾幾何時,大家都在嘲笑 Apple 軟硬一體化的戰略,說這不過是在重複上世紀90年代桌面電腦失敗的老路,但如今這一模式正在被整個產業複製。
這背後的動力是什麼呢?
美國投資網站 Investopedia 去年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給了我們部分答案。Investopedia 認為 Apple 通過軟硬件的相互彌補,得到了比競爭對手更多的稱讚。
“ Apple 與眾不同的一點在於,他們確實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保証設備中軟硬件的相互彌補。競爭對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在被評測時有時會出現笨拙、不直觀等描述性詞彙,而 Apple 產品則經常會得到渾然一體等褒獎。”
以惠普為例,其webOS系統性能得到了大量讚美之聲,但是普遍觀點都認為,惠普的硬件並沒有將這種優勢最大化。按一位惠普前高管的說法:“這就好像在開一輛車,在你打方向盤的時候,車子卻不轉彎。”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 Apple 戰略大獲成功讓微軟 、 Google 等傳統軟件公司看到了硬件在新時代的魅力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流動互聯網的時代,通過產品賣服務成了時髦,而通過硬件加大客戶的粘性也是廠商朝軟硬化一體發展的一個原因。”顧文軍表示。
流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指出,軟硬件融合其實並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情,5年前受 Google 成功的影響,已經有硬件廠商開始意識到軟件的重要性。
他預測,未來5-10年, Apple 、微軟、 Google 將會成為未來軟硬件融合戰略的成功典範。“ Google 和微軟實力都很強,由於他們擁有生態系統的支撐,取得成功將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各有不同
雖然 Apple 、 Google 、微軟甚至亞馬遜都在朝軟硬一體化上發展,但各家的戰略實際上還是有很大不同之處。
顧文軍指出, Apple 主要是憑藉產品的獨特定位和魅力, 以硬件為載體,應用為“誘餌”,達到賣硬件產品賺錢的模式,“軟”為“硬”用。
而 Google 和微軟則是通過硬件提高用戶的粘性,其實是“硬”為“軟”用,以軟件為主。同時,微軟推出 Surface 平板電腦還有為產業鏈造勢,吸引更多合作夥伴跟進的目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