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s Cards + Gifts (2013年白色情人節 DIY 精選禮物)

全部 HAND MADE(纯人手製作),精心設計,款式精緻;全部都是獨一無二,送給特別的你!!
本網誌將調整圖片及影片顯示,適合大家在 iPad 直向瀏覽本網誌 !!

大家現在可以在 Facebook Fans PageTwitter 追蹤本網更新及歡迎大家給與意見 !!
只要對「 iPhone vs It 」讚好(Like) 或者按 Follow 以後就可以係 facebook/Twitter 收到本網誌最新資訊 !!

新 Blog ~~ Migrate iPhone To Android !! 
如果你想由 iPhone 轉去 Android Phone 就一定要睇吓 !!!
如果由 iPhone 轉去 Samsung Android Phone 就更加要睇吓 !!!





自訂搜尋
顯示包含「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滙豐網上故障,存戶成副身家消失三粒鐘

去年4月經歷過滙豐銀行證券交易服務故障招致損失的梁先生,昨發現他在滙豐網上綜合理財戶口之存款,由24,000多元變成0.1元!嚇得他以為黑客攻陷其戶口,幸至中午那筆錢又「回來了」,初步懷疑是滙豐銀行電腦系統更新出問題,銀行向客戶致歉。


家住鴨脷洲海怡半島的梁先生,昨晨9時許在家上網處理銀行戶口事務,驚見其滙豐網上綜合理財戶口的港幣儲蓄存款24,000多元,以及來往戶口的60元都變成零!他除了日圓戶口有1圓外,沒有其他外幣存款,因此綜合戶口結餘變成0.1元。



電腦系統更新出問題

「我當時以為一係俾黑客偷錢,一係滙豐出咗事。」梁先生立即趕往海怡半島分行查詢,即聽到另有一名女子詢問同一問題。梁之後問女職員是否要報警,以及銀行會否向金管局通報問題,但職員「十問九唔知」,只稱懷疑系統更新有問題;至中午12時15分,他再上網查看,發覺戶口內的24,000多元「失而復得」。
滙豐發言人沒有解釋發生甚麼問題,只說已採取跟進措施,服務亦已回復正常,對受影響的少數客戶致歉。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經理古煒德推斷,銀行網上系統更新,可能由多部中央電腦及分區電腦分開處理,未必能同時更新數字,導致一些戶口存款「短暫消失」;而銀行職員能解釋系統更新出問題,反映事件絕非首次。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Facebook 一個「like」,揭假 H&M 優惠專頁,稱獎500元品牌否認,專家指盜資料



慎防「like」陷阱!社交網站facebook(fb)近日流傳時裝品牌H&M優惠專頁,聲稱網民只要按like,便能獲500元購物卡。H&M澄清,專頁屬偽冒。


網絡保安專家不排除有不法人士,藉此盜取網民個人資料;法律界人士認為,事件涉及詐騙及不誠實使用電腦,批評本港網絡刑事罪行條例落後,難保障市民私隱。
李小姐早前見朋友在fb版面分享,聲稱按like便可獲贈H&M禮券的專頁,遂也按like,該專頁隨即提出新指令聲稱要測試用家「是否人類」,要求輸入手機號碼,之後會藉sms短訊接收一個code(編碼),再將之輸入電腦以確認身份,但要付5元電話短訊費。
需分享專頁 輸入手機號碼
她遂輸入手機號碼,但並沒接獲code,開始生疑,決定放棄登記,但仍未知是否已被收取費用。
記者昨午所見,該專頁要求用家先把專頁分享,之後按like以獲取禮券,專頁顯示已有近640萬人按like,而餘下禮券數量一直倒數至零甚至負數,又標明是限時專頁;記者昨黃昏再嘗試登入該專頁,發現已被封鎖未能進入。
H&M昨於其fb官方專頁發表聲明,指有關優惠專頁屬偽冒,並已向fb滙報。品牌香港區發言人昨表示,昨晨才得悉網上流傳偽冒專頁,暫不會採取進一步行動追究,因事件牽連不大,未收到分店接獲相關投訴。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經理古煒德指出,過往亦有虛假fb專頁,以現金券利誘市民提供個人資料;若藉以收集電話號碼,就可能透過短訊、whatsapp展開直銷攻勢。
網絡保安公司F-Secure大中華區域總監李力恒認為,事件或是惡作劇,但不排除有集團收集網民資料。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出,有關偽冒專頁要求網民繳付5元短訊費用,實已觸犯欺詐罪,最高刑罰為監禁14年;亦有可能違反《刑事罪行條例》中,有關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的條例。
涉欺詐 法律界抨法例落後
陸表示,本港網絡刑事罪行條例不合時宜,仍以93年電腦普及度執法,涵蓋範圍不足,主要以經濟角度衡量不當行為所致的「獲益」或「捐失」,而最高刑罰僅為監禁5年,不能有效保障市民及阻嚇網絡罪行;而英國有法例禁止不法之徒於網上收集市民資料,香港有關法例相對落後。
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提醒市民,不應貪圖禮物而隨便公開自己的個人資料,特別是在互聯網。
發言人補充,機構在網上收集個人資料,都要提供收集個人資料聲明,羅列目的、會將資料轉交何人等,同時確保不蒐集過多資料,否則即違反保障資料原則;若接獲該署「執行通知」後仍不糾正,即違反《私隱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