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s Cards + Gifts (2013年白色情人節 DIY 精選禮物)

全部 HAND MADE(纯人手製作),精心設計,款式精緻;全部都是獨一無二,送給特別的你!!
本網誌將調整圖片及影片顯示,適合大家在 iPad 直向瀏覽本網誌 !!

大家現在可以在 Facebook Fans PageTwitter 追蹤本網更新及歡迎大家給與意見 !!
只要對「 iPhone vs It 」讚好(Like) 或者按 Follow 以後就可以係 facebook/Twitter 收到本網誌最新資訊 !!

新 Blog ~~ Migrate iPhone To Android !! 
如果你想由 iPhone 轉去 Android Phone 就一定要睇吓 !!!
如果由 iPhone 轉去 Samsung Android Phone 就更加要睇吓 !!!





自訂搜尋
顯示包含「Wikileaks」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Wikileaks」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

維基解密:美「民間CIA」色誘套料

揭密網站「維基解密」昨起公開超過500萬封來自一間美國著名情報智庫的電郵,揭露該智庫的黑箱運作詳情,包括其情報網絡、付款方式和隱藏收入來源等手段,更有電郵顯示,公司總裁曾要求員工利用金錢或性愛等手段,控制情報目標。

靠攏華府 查「正義活躍組織」

遭公開大量電郵的Strategic Forcasting公司(簡稱Stratfor)總部設於得州,自稱以情報蒐集方式取得資料,以分析地緣政治及保安趨勢,大批名列財富500榜的巨企都是其客戶。不過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稱,這家被喻「影子中情局(CIA)」的私人情報公司,實質仰賴美國政府、操守成疑的外國情報人員及記者收集資料,並向軍火商洛歇馬丁等大企業,乃至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防情報局等政府機構提供機密情報,調查目標包括「一些為正義事業而奮鬥的活躍組織」,令人非常憂慮。

Stratfor指電郵圖威脅封口

據公開的電郵披露,Stratfor曾協助陶氏化工於1984年印度博帕爾(Bhopal)化工廠毒氣外泄事件後,監察民間組織對公司的抨擊,並商討如何應對。去年12月一封電郵中,Stratfor總裁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指示旗下女分析員巴蘭(Reva Bhallan)向一名以色列情報人員,套取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健康情報,要求巴蘭「你得控制他(以色列情報人員)。控制可以是財政、性或是心理方面……這是我們為了展開你下一階段的商談而作的準備」,暗示與升遷有關。
這批電郵相信是由黑客組織「匿名者」提供。去年底,匿名者兩度盜取Stratfor員工內部及對外電郵,並取得其逾3萬客戶的信用卡資料,發現其客戶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等要員。維基解密相信,有關電郵有助公眾了解Stratfor運作的黑暗「真相」。Stratfor則發表聲明,指摘有人盜取公司電郵,旨在威脅公司「噤聲」,又指部分公開的電郵可能是經偽造或篡改,但公司不會解釋,亦不會屈服。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維基解密」加密文檔及密碼被黑客解密,25萬份密電曝光



「維基解密」網站被解密,獨家擁有的25萬份美國外交密電在網上全部曝光,參與的包括其競爭對手。

9月1日,與「維基解密」同為揭秘網站的「Cryptome」把容量為1.73千兆的加密文檔及密碼傳至官網,將25.1287萬份美國外交密電公佈,並且未對密電做任何編輯,沒有刪除爆料者(據統計約為90人)的個人資訊。

競爭對手並非用高超的黑客手段,而是因為「維基解密」犯下一系列低級錯誤。去年為防萬一,「維基解密」將全部文檔加密後傳至數個不同站點,不過上星有傳媒發現,這些文檔的密碼已在網上外泄。

有「維基解密」前職員證實,密碼其實早在今年3月就在網上出現,至於外泄原因,「維基解密」歸咎於英國《衛報》,31日指責該報記者違反保密協議,將密碼寫進今年2月出版的一本書裏。
《衛報》反駁,去年夏天記者與「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見面時,他曾保證交給記者的只是一個臨時密碼,數小時後就會失效,因此信以為真的記者將密碼寫進書中並無不妥。

「維基解密」自上周末起,短短幾天公佈超過14萬份沒有刪除爆料者個人資訊的原始密電,直至31日宣佈因遭到黑客攻擊,網站不得不臨時關閉。

目前阿桑奇並未將已遭曝光的文檔從伺服器中刪除,25萬份美國外交密電繼續在網上流傳。此前有媒體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去年公佈海量密電出盡風頭後,現在阿桑奇及助手認為媒體對這些材料不感興趣,為此他們充滿沮喪和受挫情緒。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winandmac TV - 科技新聞提要 2010/12/25



周末科技新聞提要2010/12/25
1. 維基解密 iPhone 程式被下架
2. Motorola 推新產品指能和 iPad 一決高下
3. Facebook 創辦人訪問中國
4. 美國時代廣場推 iPhone 倒數程式遙距賀新年
5. 英設計公司以多部 iPhone 及 iPad 製作短片賀聖誕

[轉載自 : winandmacTV]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維基解密 Wikileaks.org 網址復活了

先前 DNS 服務供應商 EveryDNS 中止服務之後讓 Wikileaks.org 在網路世界消失,不過現在的 Wikileaks.org 並未提供任何內容,只是將流量導到位於俄國的鏡像網站。

英國 ISP 業者 Netcraft 周一(12/14)表示,美國 Wikileaks.org 網站於上周五(12/10)復活了,惟該網站並未再提供任何內容,只是將流量導到 Wikileaks 位於俄國的鏡像網站。

在 Amazon 拒絕再為 Wikileaks.org 提供代管服務後,Wikileaks.org 的 DNS 服務供應商 EveryDNS 也中止該站服務,而使得 Wikileaks.org 消失。當時 EveryDNS 表示,在 Wikileaks 公布美國外交機密電報後,隨即招來持續的阻斷式服務攻擊,為了避免影響 EveryDNS 其他客戶,因此只好終止 Wikileaks.org 網域名稱服務。

至於目前為 Wikileaks.org 提供網域名稱服務的則是 Dynadot。

Facebook 創辦人2010主宰風雲 《時代》風雲人物 阿桑奇大熱倒灶

全球最受歡迎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成為2010年度《時代》風雲人物。

(美國)2010年度《時代》風雲人物12月15日揭曉,全球最受歡迎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黑馬姿態登頂,擊敗網上投票冠軍、泄密網站“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時代》稱讚朱克伯格“連繫全球逾5億人,創造不可或缺、但同時又令人少許提心吊膽的交換信息新系統,令人們以更創新、更樂觀的方式生活”。
《時代》編輯斯藤格爾(Rick Stengel)15日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早晨新聞節目,宣佈朱克伯格為本年度風雲人物。他說:“全球每10個人就有1人生活在朱克伯格創造的世界……它不僅是一項新科技,而是一項社會工程……我認為它以我們前所未見的方式衝擊人類本質。”
朱克伯格獲獎表現“謙遜”
斯藤格爾透露,朱克伯格對獲選“非常感動”,表現“謙遜”。他還稱讚朱克伯格為人“和藹可親”,有別於早前上演、講述朱克伯格發跡史的好萊塢電影《社交網絡》的負面描述。此電影描繪朱克伯格有社交障礙,因不忿被女友拋棄,憤然將大學內聯網的女生照片放上網,供全校男生評頭品足。在現實生活中,朱克伯格曾公開與華裔女友Priscilla Chan的恩愛生活,又透露每天早上都會在廚房練習中文,為年底與女友到中國度假做準備。
現年26歲的朱克伯格是歷來第2最年輕風雲人物,僅次於1927年首屆得主、以25歲之齡獲獎的美國飛行家林德柏格。英女王1952年登基而成為當年風雲人物時也是26歲,但《時代》稱,朱克伯格與英女王不同之處是,他並非王國的繼承人,而是開創者。
歷來第2年輕得主
創網上王國
朱克伯格生於1984年,同年蘋果Mac機誕生。2004年2月,19歲的朱克伯格還是哈佛大學2年級生時,創立facebook,連接各大學的社交圈。facebook全球用戶今年突破5.5億,可說是全球人口第3大的“國家”,僅次於中國和印度。facebook“國民”說75種語言,每天發放逾10億項新信息,每月合共花7000億分鐘流連facebook,擁有的資訊比任何政府還要多。今年11月美國四分一網頁瀏覽量來自facebook,而據《福布斯》估計,朱克伯格這名哈佛退學生的身家已達69億美元。
與解密者阿桑奇“一體兩面”
《時代》強調“風雲人物”銜頭,從不是一項榮譽,而是確認此人物改變世界的力量。《時代》又指出,朱克伯格與另外兩名入圍者阿桑奇及美國茶黨,並未得到官方的廣泛尊重,但朱克伯格與阿桑奇屬一體兩面,兩者同樣追求開放及透明度,蔑視凡事保密。不同的是,阿桑奇認為保密令邪惡擴張,因此強行公開資訊攻擊各國政府及大型機構,旨在削弱他們的權力。但朱克伯格卻視保密為“過時的文化”,妨礙人際連繫,他令公眾自願分享信息,旨在賦予民眾更大權力,朱克伯格的世界充滿了潛在的朋友,而阿桑奇的世界卻充斥真實及假想敵人。
網民轟《時代》沒骨氣
風雲人物網上投票時,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一路領先,但最終大熱倒灶,引起許多網民不滿。《時代》公佈結果後,許多人迅速在《時代》於facebook的帳戶留言,質疑《時代》是因為擔心承受美國政府的政治施壓,才會棄阿桑奇取朱克伯格。
“顯然是美政府走卒”
阿桑奇因公開美國政府外交密件而引發全球政治震盪,美國政府抨擊他罔顧成千上萬外交人員的生命安全,支持者則視其為捍衛言論自由的鬥士。網民Arnt Martin Woldseth在恭喜朱克伯格之餘,質疑《時代》缺乏聆聽大眾選擇的道德勇氣,結果令“朱克伯格永遠被人銘記為2010年的次好選擇”。網民Matt Etherington說:“《時代》完全沒有骨氣與新聞公信,它顯然是美國政府的走卒。”
《時代》選年度風雲人物的傳統始於1927年,此週刊一再強調,這一稱號旨在突顯為全球帶來重大衝擊的人物,並不一定代表榮譽。近年最具爭議的風雲人物是2006年的“你”,《時代》宣稱這一選擇展現了隨互聯網社區興起而壯大的網民。
茶黨、智利礦工同領風騷
風雲人物5強其餘名單
阿桑奇在2006年12月曾給公開美國越戰密件的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發電郵,邀請他做維基解密的標誌人物,艾斯伯格不知他是誰,沒有回覆;4年後阿桑奇已成為全球知名人士。維基解密今年成為“革命力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把政治秘密公開,最近逐步公開25萬份美國外交電文牽起風波,到目前為止仍難以判斷其對世界的影響。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
人們對卡爾扎伊的看法不出兩種,要麼認為他貪污無能,要麼便認為他是十分聰明的政客,懂得平衡各方利益,兩種看法在某程度都是對的。《時代》稱若單以人格計,他不會是風雲人物,但他卻是美國外交今年的核心人物,阿富汗局勢到底會怎樣發展,很大程度視乎他的決定。
美國茶黨
茶黨崛起令不少美國政治觀察家震驚,茶黨2010年席捲美國政壇,令民主黨失去國會控制權,但亦衝擊共和黨建制。《時代》稱,要捕捉茶黨現象,有如在1960年代捕捉披頭四狂熱,因茶黨支持者多是出於不同理由支持茶黨。但僅有兩年歷史的茶黨現已面臨身份危機。它雖然炙手可熱,卻缺乏有力人物鞏固運動,它會否分裂、其代表人物佩林會否出戰2012年總統大選,都是輿論焦點。
智利礦工
智利北部一個礦場8月塌方,33名礦工被困700米井下70天,全部最後奇蹟獲救,牽動急需美滿結局的全球民眾心靈。智利礦工的結局,跟其他礦工命運大為不同,特別是中國,單在2010年上半年,便有1261名礦工死亡。獲救礦工現在雖然名利雙收,但大部份人目前仍然有失眠後遺症,只希望有一天終於可以睡得好。(香港明報)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winandmac TV - 周末科技新聞提要2010/12/11 (Groupon香港、手機爆炸、免費iPad專輯)



周末科技新聞提要2010/12/11
1. 團購網Groupon收購本地同類網站uBuyiBuy.com
2. 維基解密創辦人英國被捕
3. Google推出nexus S及Android 2.3
4. Google正式推出Chrome OS Netbook
5. 德洲一男子使用Motorola Droid 2時爆炸左耳受傷
6. Gorillaz iPad製作專輯聖誕免費下載
7. YouTube 開放無影片長度限制功能與部份用戶

[轉載自 : winandmacTV]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維基解密:北京重判劉曉波,意在殺一儆百

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9日引述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披露的美國機密外交電文指出,北京當局重判中國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11年有期徒刑,是為了在全面鎮壓異議人士期間,收取殺一儆百的效用。

美國的外交電文表示,擔心六四天安門事件20週年以及西藏抗暴50週年會引發社會動盪,北京去年加強箝制異議人士;就在那個當口,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引爆社會衝突,而那是中國大陸許久未曾出現的情形。

電文中強調,劉曉波被判重刑在世界各地引起抗議,特別是在美國華盛頓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首都,此事讓北京十分憤怒。

美國的外交電文說,去年12月,5位著名的中國大陸人權律師告訴美國駐北京大使洪博培(John Huntsman),自從2008年以來,中國大陸的人權情勢進入了最惡劣階段。

今年54歲的劉曉波,因為起草和簽署零八憲章、要求當局實施民主憲政,於2008年12月初被北京公安押走,去年6月中旬遭到正式逮捕,去年12月25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11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2年,目前在遼寧錦州監獄服刑。

維基解密爆料 揭中美密談劉曉波

「維基解密」最新泄露的美國外交密電揭露,在劉曉波2008年12月首次被捕後兩周,美駐華大使已要求中國放人。到去年底美國現任駐華大使,也曾就釋放劉曉波,再度致函中國外長楊潔箎,但中方官員則敦促美國「停止以人權作藉口干預中國內政」。

劉曉波被捕兩周 美即促放人

根據2008年底美國時任駐華大使蘭特(Clark Randt)發出的「保密」級(Confidential)電文,他在劉曉波當年12月被捕後兩周,已向中國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對劉曉波被囚禁表示關切,敦促中國政府把他釋放,並停止騷擾和平表達意見的不同政見人士。劉結一即時反對蘭特的建議,指劉曉波事件關乎中國法治而非人權問題,中國一直依照國家法律處理,中國政府不容其他國家干涉內政。

另一封「保密」級電文,就談到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去年12月9日與中國維權律師會面,表示會就中國人權及宗教自由向中方交涉。他翌日又向楊潔箎致函,對劉曉波在囚及其他人權問題表示關切。

中國方面由外交部負責美國事務的副主管丁孝文回應函件。他傳召了美國駐華署理政治事務參贊巴爾科里亞克(Eric Barboriak),在事先聲明會盡量避免「情緒激動」下,表達中國「強烈不滿」洪博培的看法,強調中國以法治國,人權狀況「已有很大改善」,要求美國「停止以人權為藉口,干預中國內政」,以免影響雙邊關係。

黑客大反擊 撐阿桑奇

維基解密連日爆料不單造成美國外交九一一,還觸發一場網絡黑客攻防戰!維基解密始創人阿桑奇被捕之後,有黑客組織發起代號償還行動的反擊,攻擊有份打壓維基解密的機構網站,其中,終止提供財務交易服務的VISA卡及萬事達卡網站首當其衝,批評阿桑奇的美國前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網站亦遭殃,而指控阿桑奇強姦的瑞典政府網站也難幸免。黑客組織聲言為保衞網絡自由,不惜發動資訊戰報復。

自維基解密公開多份美國機密外交電文後,PayPal、VISA卡、萬事達卡等多間公司,紛紛終止對維基解密的服務,中斷其重要捐款來源,網上商店亞瑪遜則拒絕阿桑奇的網頁寄存服務,這些公司的網站前日開始陸續遭受黑客攻擊,其中萬事達卡網站前日遭大批電腦同時發出服務要求,陷於癱瘓。VISA卡網站更一度不能登入,不過兩間公司均稱信用卡交易未受影響。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有萬事達卡商戶投訴交易服務曾停頓,也有網民稱使用網上付款時出現問題。

指控阿桑奇強姦的瑞典當局亦成攻擊對象,瑞典政府網頁昨因黑客攻擊癱瘓數小時,瑞典檢察局網頁一度停止服務。佩林曾批評阿桑奇雙手沾滿鮮血,與她有關的網站同樣遭攻擊,同告遭殃的還有凍結阿桑奇戶口的瑞士郵政銀行,以及代表兩名女子指控阿桑奇強姦的律師的網站。

黑客組織「無名氏」在twitter承認攻擊兩間信用卡公司的網站,相信參與攻擊的電腦多達五千部。組織自稱與維基解密無關係,為保障網絡自由開放,會發動非傳統戰爭攻擊任何反維基解密的個人或組織,更揚言攻擊升級,現正有愈來愈多人下載殭屍電腦軟件作出攻擊。

澳洲阿桑奇支持者遊行
至於在英國被羈押的阿桑奇,可能獲准保釋。法官表示,瑞典如反對阿桑奇保釋,必須在下周二提出其干犯強姦罪的證據。著名人權律師羅伯遜將在引渡聆訊中代表阿桑奇。

而阿桑奇的祖國澳洲,有組織計劃今日在布里斯班發起遊行,抗議政府未有保障阿桑奇的權利,預計有二百人參加。阿桑奇的母親克里斯蒂娜也呼籲政府保護兒子。


「無名氏」黑客組織抗網絡審查
黑客組織「無名氏」從網上留言板4chan衍生出來,專門反對機構或政府審查網絡運作,主要在留言板上聚集網民發動攻勢。組織發言人稱,其成員以青少年為主,亦包括成年人、電腦專家等,沒有具體的領導層。該組織曾對付保護知識產權、打擊盜版的機關,以及科學教派網站,因而成名,今次捍衞維基解密為歷來最高調的行動。


自稱軍人黑客多次玩殘維基解密
本報訊 「無名氏」黑客組織的密集攻擊威力強大,不過亦有對頭人。一名自稱曾是軍人的黑客,不滿維基解密公開大批外交密電,多次出招使網站停止運作,以及搗亂「無名氏」成員的內部網上聊天室。

自稱為杰斯特(Jester)的黑客承認,自維基解密公開外交密電後,曾多次把維基解密網站攻擊至癱瘓。他的手法連很多電腦專家也未見過,他自行製作程式,不斷要求目標網站提供資料,令網站忙於回覆要求而不能運作。

料曾在北約部隊服役
「無名氏」組織成員的內部網上聊天室,亦曾被他瘋狂攻擊。

杰斯特聲言自己是有軍方背景的愛國者黑客,曾在駐阿富汗的一個著名部隊服役。他亦曾使數個伊斯蘭極端分子網站癱瘓,更指一些與他理念相近的黑客也有參與攻擊。曾與杰斯特通訊的電腦鑑證專家斯蒂思南表示,相信他曾在美國以外的北約部隊服役,這些經驗令他決定針對與激進分子有關的網站。

黑客為阿桑奇報復,截斷籌款渠道,萬事達卡與Visa網站遭癱瘓

「維基解密」網上籌款渠道接連被截斷,觸發其支持者發動大規模網上報復行動,全球兩大信用卡公司萬事達卡與Visa的網站在數千計黑客軍團攻擊下,一度無法正常處理交收,瑞典政府網站亦遭入侵,癱瘓了幾小時。有參與行動的博客稱,這只是「第一場大型網絡戰」。

萬事達卡與Visa周二分別宣布終止與維基解密網站的信用支付業務,令維基解密無法再透過這兩個機構接收捐款。兩間公司的網站其後分別出現不尋常流量,相信是遭遇DDoS(拒絕服務)襲擊。一個名為「匿名」(Anonymous)的組織,聲稱是其發動襲擊。該組織稱,幾千人自願參與這次行動以捍衛網絡言論自由,維護維基解密及其創辦人阿桑奇,「我們由少數(50人以下)網民開始,如今約有4000人。我們透過互聯網招募,包括論壇、facebook、twitter……你們想像得到的,我們都用」。

組織發言人:是一場數據戰

「匿名」揚言,所有反對維基解密的機構,都在其攻擊範圍內。該組織發言人是綽號「Coldblood」的22歲倫敦軟件工程師,他說﹕「這場活動還未完結,且將愈來愈大,愈來愈多人參與協助。我認為這是一場戰爭,不是傳統戰爭,是一場數據戰,我們爭取維持互聯網自由開放,一如它一直以來的模樣。」

萬事達卡與Visa均證實網絡曾出現問題,但強調事件未令持卡人的個人資料外泄。萬事達聲明稱﹕「我們在努力恢復正常服務水平……雖然一些網上服務受到有限度干擾,但持卡人可以繼續安全地在全球進行信用卡交易。」Visa則稱其處理交易的網絡運作正常,所有帳戶資料沒有受任何風險影響。

「償還行動」首攻PayPal

這場名為「償還行動」(Operation Payback)的報復襲擊,自上周六開始,首個對象是切斷了維基解密捐款渠道的網上付費服務提供商PayPal。此後,關掉阿桑奇銀行戶口的瑞士PostFinance及停止提供網上付費服務的EveryDNS.net亦受攻擊,曾公開批評阿桑奇的美國參議員利伯曼與阿拉斯加前州長佩林的網站,同樣遭殃。終止為維基解密提供伺服器服務的亞馬遜公司,昨晚成為新的攻擊目標。

瑞典《晚報》昨報道,瑞典政府網站周三晚至周四凌晨癱瘓了數小時,至早上才恢復正常運作。「匿名」還擬攻擊twitter,他們質疑twitter篩走「WikiLeaks」等關鍵檢索字,twitter已否認。twitter與facebook已以滋擾他人為由,移除了「匿名」的帳戶。

維基解密迄今公開了迄千份機密電文,令美國陷入外交危機。《衛報》昨報道,俄羅斯總統府辦公室消息人士向俄羅斯傳媒稱,非政府組織應「認真考慮提名阿桑奇角逐諾貝爾獎」。《衛報》指,有關言論似乎是有意識地挖苦美國。


「匿名」無領導等級 捐電腦讓黑客攻擊
「匿名」發言人稱,其成員以青少年為主,但也有些科網專才和既有時間又有資源的人士,他們只是因「一時」的相同理念而走在一起,並無實在的指揮架構和嚴密組織。有網絡專家形容,這場運動體現了網絡的草根力量。

風險研究專家科雷爾(Sean-Paul Correll)由「第一天」起便一直跟進「匿名」。他說這個「志願軍」「並無中央領導」或「等級架構」,但有「蜂巢般的團結精神」。他指出,襲擊策劃者「非常機智」,預計他們將研究網站的保安漏洞,日後活動將不限於DDoS襲擊,而且將有更多攻擊目標。

展現網絡草根力量

DDoS典型辦法是散播「殭屍程式」病毒,騎劫大量電腦,操控它們在同一時間攻擊某個網站的伺服器,致使相關網站癱瘓。但在「償還行動中」,參與者卻是自願下載軟件,「捐出」電腦讓黑客操控以發動攻擊。

英國《衛報》指出,雖然DDoS襲擊並非少見,但「償還行動」的攻擊規模和密集程度,加上涉及具威望的商業機關與政治評論家,這股「高風險」勢力可能掀起新的網絡生態。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維基創辦人阿桑奇向英國警方自首被捕,兩間信用卡公司中斷同維基解密的合作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向英國倫敦警方自首,隨即被捕,其後解上西敏寺裁判法院提訊,他的代表律師說,阿桑奇申明反對引渡到瑞典受審,法官稍後會決定,他要繼續羈留或獲准保釋外出;維基解密發言人指,拘捕阿桑奇是侵犯新聞自由,他們不會被嚇怕,會繼續在倫敦及其他地點運作,披露更多機密文件。

維基解密早前洩露美國大量機密外交電文後,阿桑奇隨即被瑞典檢察當局控以強姦等多項罪名,指他涉嫌在瑞典強暴兩名女性,發出通緝令,而國際刑警亦將阿桑奇列為頭號通緝犯,他一直藏身英國。

另一方面,維基解密繼續受到西方多國封殺,瑞士當局決定關閉阿桑奇在瑞士的銀行帳戶,而繼PayPal後,萬事達卡亦中斷同維基解密的合作關係,不再做他們的支付平台。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PayPal停戶口,維基解密主要財路斷

維基解密面對的封殺壓力愈來愈大,繼鏟除域名、中斷伺服器支援後,又失主要經濟來源。網上付費服務提供商PayPal發表聲明,表示已終止該網站的網上捐助戶口,皆因維基解密「違反了使用政策」。PayPal聲言﹕「我們的支付服務,不能被用來進行任何鼓勵、推廣、促進或指導他人從事任何非法活動。」

維基解密在twitter上證實了捐助戶口被封,直指這是出於美國壓力。推文將讀者引導向一個捐助網頁,讓支持者用信用卡、銀行轉帳等方式繼續支持。這次財政封殺恐令維基解密元氣大傷,因為PayPal是它接受捐款的重要渠道,也被認為是支持網站最簡便的方式。上周五一家美國域名供應商,將維基解密的域名刪除,亞馬遜亦在美國國土安全部官員聯繫後,停止對維基解密提供伺服器服務。維基解密表示已找來一家瑞士公司提供伺服器支援。

美封鎖消息禁公僕閱電文

美國政府還試圖展開消息封鎖,向數十萬聯邦僱員和合約員工下令,不得閱讀由維基解密和世界各地新聞機構公布的秘密電文和其他機密文件,除非他們持有所需要的授權。在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學生,亦收到來自國務院官員的電郵警告,稱任何想要在未來申請聯邦政府職位的學生,若轉發維基解密的電文連結,甚或僅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上討論泄漏的文件,都可能會毁掉求職前景。

封殺維基解密 數百新站竄起


儘管美國供應商關閉維基解密(WikiLeaks)原本網站 wikileaks.org,但鏡像網站卻讓維基解密得以繼續運作,歡迎見證「芭芭拉史翠珊效應」(Barbra Streisand Effect)。

網路難以捉摸又無影無形的特性,讓維基解密得以領先敵人一步。

維基解密原本的網址被關閉後,又以瑞士網址 http://www.wikileaks.ch/ 重出江湖。
不到24個小時,網路世界就出現數十個維基解密的鏡像網站。

部分網站是維基解密親自架設,其他網站則是由電腦高手所架,他們決意要讓維基解密披露的資料保留在網路上。

鏡像網站是原網站的翻版,確保維基解密11月28日以來,所披露的大批美國外交電文仍然可以被各方檢視。 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下午4時30分,http://bluetouff.com/2010/12/03/acceder-a-wikileaks/ 網站上已經列出數百個維基解密的鏡像網站。 因為資料已經被備份到伺服器上,而伺服器可能架設在全球任何地方,想要封鎖資料就像要篩子不漏水一樣難。

芭芭拉史翠珊效應一詞的典故是出自幾年前,有名攝影師對美國女星芭芭拉史翠珊的住宅拍了1張照片。

芭芭拉史翠珊隨後就提出告訴,說攝影師侵犯她的權利,設法要讓照片自網路上移除:但不可避免地,有數百人將照片複製到他們的網站上。

維基解密網站 : http://213.251.145.96/

駭客攻擊美施壓 維基解密力抗

在網路上公布大批美國外交電報的維基解密(WikiLeaks)受到龐大壓力,但仍傾全力讓其所有檔案都可下載。

在多家公司和國家對美國彎腰,接受美國主張其「非法」公布之際,維基解密網站已經被迫更改網域名稱,也在全球到處轉換伺服器。


維基解密目前也遇到所謂的「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被駭客再三攻擊。

在各種選擇一一碰到閉門羹,同時其39歲的澳洲籍創辦人亞桑傑(Julian Assange)又遭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全面通緝之際,維基解密仍然採取各種行動,以確保其資訊仍然可在網路上取得。亞桑傑被控在瑞典涉及性侵,遭到通緝。

複製維基解密網站資料的各種鏡像網站,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國的伺服器上。

過去幾天來,維基解密已經讓外界可以透過點對點(peer-to-peer)下載檔案,全世界都可以把內容張貼到網路上分享。

維基解密網站 : http://213.251.145.96/

「李長春周永康監督封殺Google」 有地位線人﹕無法證實下令黑客攻擊

泄密網站「維基解密」上周公開美國外交密電,提到中共高層下令封殺Google一事,美國《紐約時報》昨披露相關密電詳細內容,聲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及周永康監督下進行,惟密電引述過的一位「有地位消息人士」未能證實,Google遭到黑客攻擊,是否個別政治局常委下令,或徵詢過全體政治局委員同意,以至國家主席胡錦濤或總理溫家寶是否知情。

中國政府去年向Google加強施壓,企圖迫使Google加強審查網絡搜尋結果,美國駐華大使館向華盛頓發密電,引述「消息來源」聲稱,中國政府領導層對Google如此困擾,皆因他們試過以Google為自己進行「搜尋」。根據去年5月一封標題為《Google中國抗拒審查的代價》的密電,引述一名「有地位消息人士」稱,擔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Google輸入自己的名字後,發現一些「批評他的搜尋連結」以及其子女的資料,令他非常震驚。

稱李長春Google尋獲對己批評

密電聲稱,李長春鑑於Google國際版網站不受審查,還同時支援中文搜尋,遂決意加強打壓其中國業務,包括下令國營電訊公司停止與Google的業務往來,希望制止Google讓過濾版網站google.cn連結到其「非法的」國際版網站。

密電引述一名政治局官員的親戚,聲稱李長春曾「命令」攻擊Google在美國的伺服器,但這說法受到質疑。《紐約時報》向這位「有地位消息人士」求證,他稱李長春親自「監督」(oversaw)針對Google中國的行動,但不清楚誰命令發動黑客攻擊。

線人﹕中宣部長劉雲山主事

事實上,美國外交官員在密電內所撰述的內容,是否準確無誤,仍有可疑之處。《紐約時報》舉例,一則今年初的密電,又是引述「有地位線人」,揚言政治局常委會指揮和協調「近期入侵Google系統」,還聲言黑客攻擊是在李長春和負責國安的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監督下,「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協調進行」。

但當《紐約時報》向「有地位消息人士」求證時,他卻表示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才是負責協調向Google施壓的人,雖然李長春與周永康曾在數次事件中,下達過批准指示,但他沒有直接資料,顯示兩人是否涉及今年初黑客入侵Google電郵帳戶。

美電文揭中國黑客兵團

美國外交密電還聲稱,自2002年起,來自中國的黑客便屢次發動攻擊,成功入侵美國政府、民營企業和西方盟友的電腦系統,例如2008年上海一批與解放軍有聯繫的黑客,發送「加薪調查與預測」的電郵作餌誘,入侵美國政府機構的電腦,獲得逾50MB電郵信息,包括完整的用戶名和密碼。密電稱,華府發現黑客顯然採用「中文鍵盤」及身處中國,卻盡量掩飾身分。例如去年6月,中美舉行氣候會議期間,美國國務院警告有5名職員的電腦受到「釣魚」程式入侵,就是因為開啟了一封偽冒美國《National Journal》的電郵,內附的惡意軟件。密電還稱,美國質疑中國政府與國內兩間主要資訊保安機構有密切聯繫,透過它們招攬頂尖黑客策動網絡戰。

線人揭箝制Google 「100%出於政治」
美國外交電文引述的消息人士聲稱,內地針對Google的行動「100%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為了中國搜尋器發展而封殺Google」。外界未能掌握這些攻擊如何進行,但西方一直質疑是由「愛國黑客」大軍,在政府機構支持下進行。

中央憂Google地圖威脅敏感設施

其中一則密電稱,Google在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時,設立內地版Google中國,遵循中央審查,但是中央仍深感不安,不但要求Google移除關於達賴喇嘛 和六四 等敏感資料,又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協助審查Google衛星地圖內的中國政府軍事、核子、太空、能源等敏感設施,把圖像的解像度降低。根據2006年11月一則密電,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警告美國駐華大使館,若中國政府設施因此受到恐怖襲擊,美國將要承擔「重大後果」。美國外交官則回應Google是私人機構,他會把有關要求向華府匯報,但未知政府會怎樣處理。2007年一份密電又指出,當使用Google中國搜尋政治敏感的關鍵詞,有時會被連接到經過淨化的Google競爭對手、百度搜尋網。密電顯示,Google曾與國務院新聞辦和涉及審查、宣傳和媒體牌照的部門進行多次談判,但中方始終不滿Google刪除的敏感資料,包括人權、異見人士、領導人或太子黨等禁忌話題,始終不夠大陸的搜尋網站乾淨。最後Google中國於今年初把中文搜尋器業務撤出內地。

中央結論﹕互聯網可從根本監控

密電引述「重要消息人士」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這段時間,向領導層提交報告,匯報整頓互聯網的成效,稱「很多官員過去都擔心網絡無法控制,但經過Google事件和其他加強監控措施,如實名登記制度,結論是互聯網是可以從根本監控的」。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winandmac TV - 科技新聞提要 2010/12/04



周末科技新聞提要2010/12/04
1. 維基解密Wikileaks被封殺
2. Windows Phone 7 jailbreak工具被移除
3. iOS 4.2或可減低3G網絡擠塞
4. Chrome將於12月7日舉行記者會,或與Netbook有關。

[轉載自 : winandmacTV]

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

winandmac TV - 科技新聞提要 2010/12/04



周末科技新聞提要2010/12/04
1. 維基解密Wikileaks被封殺
2. Windows Phone 7 jailbreak工具被移除
3. iOS 4.2或可減低3G網絡擠塞
4. Chrome將於12月7日舉行記者會,或與Netbook有關。

[轉載自 : winandmacTV]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維基解密 (WikiLeaks) 被逼由美國移到法國(民主之都) !!


維基解密 WikiLeaks 為近日熱門的話題之一,揭露了美國政府在伊拉克戰爭時的機密文件。創辦人現在被人通輯,而網站的伺服器公司 Amazon 早前也把 WikiLeaks 踼走。

據消息來源指,主伺服器近日搬到法國(民主之都),相信網站仍會繼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