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s Cards + Gifts (2013年白色情人節 DIY 精選禮物)

全部 HAND MADE(纯人手製作),精心設計,款式精緻;全部都是獨一無二,送給特別的你!!
本網誌將調整圖片及影片顯示,適合大家在 iPad 直向瀏覽本網誌 !!

大家現在可以在 Facebook Fans PageTwitter 追蹤本網更新及歡迎大家給與意見 !!
只要對「 iPhone vs It 」讚好(Like) 或者按 Follow 以後就可以係 facebook/Twitter 收到本網誌最新資訊 !!

新 Blog ~~ Migrate iPhone To Android !! 
如果你想由 iPhone 轉去 Android Phone 就一定要睇吓 !!!
如果由 iPhone 轉去 Samsung Android Phone 就更加要睇吓 !!!





自訂搜尋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iPhone 經濟學

在經濟堂教幾個概念,都可用上iPhone4的例子。

交易理論

所謂的交易,就是不同人心目中某樣物品的價值不同的結果,如果一個人持有一件貨物,有人比他心目中高的價格來買,他們便會成交,而貨物就會由認為那件貨物價值的賣家轉移到認為價值較高的買家手上,這便會為社會創造了福利。就好像以下的例子:
持有貨物的A君認為貨物值$5
沒有貨物的B君認為貨物值$10
假如他們議價後,以$8成交,結果A君得益$3,B君得益$2,社會整體得益$5。

有個朋友早陣子和PXXW的agent傾續約,才知道出一部iPhone 4的月費,比帶機續約的月費平四十元一個月,而且那個iPhone轉手是未必會蝕錢的。於是他用比Apple原價更平的價格出了機($4480, 16GB價),出機之後,四處格價之後,便在先達把它賣了,成交價($5820)。
為什麼會有這樣便宜的事?這一定要感謝國家了。事緣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早開售iPhone的地方。內地因為審批程序之類比較繁複,所以比香港遲了 兩個多月才開售。就在那個內地沒有iPhone出售的真空期,香港的iPhone 4 16G現貨據說炒至上近9000元一部,到了九月尾,內地正式開始發售iPhone,香港收機價便應聲下跌,到了十月,內地iPhone缺貨,加上 Apple嚴格限制每人出機的數量,香港的回收價便出現反彈(見圖)。當朋友賣機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時候,證明香港的iPhone4仍然有價有市。

需求與供稱分析

簡單來說價格是由需求與供應決定的,需求增加,會推高價格,供應減少,也會推高價格,反之亦然。這是一般主婦也明白的道理。如果以需求及供應解釋上述的價格變動,學財經演員般事後孔明不是難事:
  • 自八月開始,價格一直下跌,是因為先前訂了機的人陸續出到機再轉手,供應一直增加,於是價格一直下跌。
  • 到了九月初,市面傳出內地即將發售,於是價格應聲下跌,這很可能是因為買方和賣方都預期價格會下跌,於是有機的減價出貨(供應增加),部份潛在買家則持觀望態度(需求減少)。
  • 十月初,Apple收緊每人訂購限制,這令那些傳說中用n張信月卡出n部機的炒家(內地稱為黃牛)入貨困難了(供應減少),而內地銷售網絡缺貨, 因為香港的iPhone和內地的iPhone是代替品關係,內地買不到機的消費者又轉向香港市場(需求增加),機價上升,令先達的舖頭願意提高收機價。
當然,上述都是事後孔明的估計。我曾經跟先達的人傾過計,才知原來回收價每天的升降還會受很多因素左右,例如豐X和百X匯等連鎖店當日有沒有貨。這 些資訊,還是只有那些專門做收機的人才會知道,他們從收機賺取利潤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這些資訊了(有關資訊成本,見「資訊成本」部份)。


(圖:iPhone 4 16GB和32GB的回收價分析,資料來源:iphone4hongkong.blogspot.com)

我到price.com.hk看過,現在香港iPhone4現貨大約賣$6100+,內地消費者來香港買,便是付這個價錢。理論上,如果兩個地方的 同一件貨物價格不同,人們便會在低價的地方買入,在高價的地方出售,長遠來說,便會把兩地的價格差異拉平。即是說,中港兩地的iPhone價格應該會愈來 愈接近(當然,我指的是市面上炒賣中的價格,而不是Apple官方訂價)。
不過,為什麼香港的商戶不是直接把一箱又一箱的iPhone運上內地出售?那是因為內地對於水貨電子產品仍然要抽重稅,所以商人不能大批大批的把貨運回內地,只是賺取內地人跑來香港買貴機的利潤。

資訊成本

好了,既然那麼好賺,為什麼香港人不直接站在先達門口或者上淘寶網,把他們的iPhone以$6100+的價錢賣給內地人?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一般市民找買家不像先達那些舖頭般容易。一個內地消費者來香港買機,會去舖頭還是去讓你找到?讓舖頭賺 的$6100-$5800=$300的差價,分分鐘你自己找買家所花的時間成本也補償不了--那是交易成本中的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而舖頭花錢交租,天天守候買家,那$300就是他們的回報了。

利息

另外,所謂的利息,其實就是提早消費的代價。什麼是提早消費的代價?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早點買一件貨品但不夠錢,你便要向銀行借錢,而代價就係利 息。至於iPhone的例子,可以這樣理解,內地iPhone4正價是$4999,但那是訂購價,一等可能等幾星期。如果要來香港買現貨的話,就要 付$6100+,那約$1100的差價便是他們提早幾星期得到現貨的代價,這可以理解為利息--提早消費的代價。
(網上資料指,內地的iPhone4黃牛價是$5600至$5800,似乎「香港」商店的可靠性仍是值錢的。)

零機價上台的奧秘

至於為什麼PXXW這些電訊商會咁平的賣機給客戶,而不是把機全數送到先達圖利?
那是因為手機商為了爭取市場佔有率,會用優惠價向電訊商供應手機,而根據協議,手機商當然是不能把優惠價手機拿去轉售。實際上,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羊毛當然出自羊身上。手機商以優惠價甚至零機價讓客戶出機上台,當然是計算過每月月費能夠賺取利潤--因為建設電訊網絡早已付出很大筆的固定成本,只要通 訊容量未overload,每多一個客上台的邊際成本其實很有限,電訊商當然認為愈多新客愈好,給你一個優惠價出機又何妨?(參考:《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吉本佳生)

機會成本

好了,講完經濟學。你們大概會問,那位朋友把iPhone4賣了,他用什麼呢?
答案好簡單,他把iPhone賣了,轉用一部平價機就是了。最後,出一條機會成本題:
第一段說過,假設A君以$4480買了一部iPhone,在他心目中那只值$4000,而市面上的收購價是$5800,假設他沒有能力繞過先達把那機以$6100賣出的話,請問他保留這iPhone的成本是多少?


後記:
上述只是一些實證經濟分析。這些日子一直留意著iPhone的「行情」,好地地一部電話,竟然會像股票一樣變成「投資工具」,不得不說是一種有點脫 離常識的現象。說到尾,iPhone有得炒,還是多得Apple近乎宗教的魔力,還有一大班一擲千金的信眾,當然,還有內地和香港的電訊及關稅制度差異。
感謝國家。感謝Steve Jobs。

其實iPhone如此,香港的樓宇也是一樣,在量化寬鬆的情況下,貴一貴都有人落黎買,可是香港的土地不像iPhone,有Apple保證有固定供應。況且,iPhone不像住屋,它不是必須品...

[轉載自 : kursk's b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