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s Cards + Gifts (2013年白色情人節 DIY 精選禮物)

全部 HAND MADE(纯人手製作),精心設計,款式精緻;全部都是獨一無二,送給特別的你!!
本網誌將調整圖片及影片顯示,適合大家在 iPad 直向瀏覽本網誌 !!

大家現在可以在 Facebook Fans PageTwitter 追蹤本網更新及歡迎大家給與意見 !!
只要對「 iPhone vs It 」讚好(Like) 或者按 Follow 以後就可以係 facebook/Twitter 收到本網誌最新資訊 !!

新 Blog ~~ Migrate iPhone To Android !! 
如果你想由 iPhone 轉去 Android Phone 就一定要睇吓 !!!
如果由 iPhone 轉去 Samsung Android Phone 就更加要睇吓 !!!





自訂搜尋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電影《歲月神偷》,緬懷偷來歲月的香港精神

《歲月神偷》今晚舉行首映禮。自這部片在柏林影展獲最佳電影水晶熊獎的消息傳出後,這一個星期,各報娛樂版,副刊,電視台的訪問,都聚焦在《歲月神偷》。一部拍攝時無人關注,以致蔣芸在周日的專欄中還擔心它會「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因為得到國際影展的肯定,一下子也紅了起來。

看到了有關消息,筆者一方面為拍攝這影片的監製、導演、演員高興,另一方面也感到悲哀:為導演羅啟銳、監製張婉婷這一對醉心電影藝術的伴侶悲哀,也為香港悲哀。試想,羅啟銳十多年前已寫成這劇本,卻一直找不到人投資而塵封至今;張婉婷也寫有十多個劇本,卻籌不到資金開拍。這兩位曾於 1987年拍攝《秋天的童話》的拍檔,自 1992年之後就沒有執導任何在香港上映的長片。這一對(如蔣芸所言)「不向世俗投降,不向票房賣座保證的卡士投降,不向怪力亂神投降,不向竄改史實唐突古人的題材投降,而是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的拍自己想拍,又深深感動自己的故事的電影人」,儘管才華獲外國的電影發展基金賞識,但二人的愛港情懷卻十多年被香港社會所遺棄,這不是香港的悲哀嗎?「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這兩句王陽明的詩,正是回歸十多年香港社會的寫照。

筆者還沒有看《歲月神偷》,從有關介紹來看,電影描述的是上世紀 60年代的底層故事,它表現的是那個時代的香港人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左鄰右里如家人的社會風貌,人與人的相互幫助與包容的溫馨情懷。那個時代的香港,是怎樣的社會?當年輿論界常說香港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不錯,在海峽兩岸風雲變幻、戰亂頻仍的年月裏,香港只經歷日治的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而一百多年則獨享中國邊緣的政治穩定。這殖民地的平靜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從中國人的「偷得浮生」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香港人的偷來的歲月。

電影《歲月神偷》講的是一對底層夫妻,在經歷人生百味後,感悟到惟歲月變遷才是真正的「神偷」。但從香港歷史的大視野來看,殖民地時代的偷來的歲月實是我們應珍視的遺產。而在整個殖民地時代, 60年代中至 80年代初,更是一段「神偷」的歲月。 67年左派暴動固然嚇跑了一批香港人,但暴動顯示中共無意收回香港和港英的穩定管治,卻堅定了中下層人對香港的信心。接下來的公屋、廉政,原有的法治、經濟的積極不干預,也使人們增強了對香港的歸屬感。生活中確實有許多困難,但多數人相信香港的機會是平等的,政治是穩定的,法律與自由有英國的民主政治所保障。因此,我們胼手胝足、努力工作、去克服困難就是了,機會與希望總是有的。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產生了香港精神。

甚麼是香港精神?它就是在法治自由的保障下,立足於香港,不怕困難的精神,是不求掌權者恩賜而自立自強的《獅子山下》精神。這種精神使香港萌生出輝煌的文化產品,文藝片如《秋天的童話》,商業片如《最佳拍檔》,還有許冠傑的流行曲,使香港文化產品風行兩岸與海外。

非常令人痛惜的是,這種精神在回歸後就逐漸消融了。香港的宗主國已不是民主國家,至少媒體的自我審查使香港的自由變得不穩定了;一再釋法使人們對法治信心有所動搖;政府帶頭向北望,秉承北京旨意而一再違背香港的固有價值,帶領整個社會着眼大陸市場。過去人們憑自己努力,就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就能置業安家,現已越來越成為年輕一代不可實現的夢想。依靠「關係」去致富成為新潮流。

港產片失去靈魂,實際上是香港精神的淪陷。《歲月神偷》重新喚起我們對過去的偷來的歲月的懷想。但拆了天星、拆了皇后碼頭,現在是連《歲月神偷》拍攝地點的永利街也堅決要拆了。這些標誌的消失,也意味着香港人那段勇於克服困難的歲月不再。社會的進步發展,源於創意。而創意,不是說有就有的,它需要整個社會煥發的精神所培育。要喚回 60年代香港人的精神,需要的是由民主政治所保障的法治、自由、人權的穩定。

李怡


自由人既意見 :

好耐(都有成10年)無聽過身邊嘅朋友、同事(都係d 70後)話要一定要去睇一套戲 !! 我感覺到大家都係想去戲院懷勉一下自己過去嘅歲月、失去感覺。
上一代嘅爸爸媽媽最多都係會話以前"走難"時有幾慘,要食番薯、樹皮。

我地呢一代(60後、70後)就會話早十幾廿年有幾好,工搵人,OT有「倍半」、「兩倍」人工、OT有補假,年有花紅、年終有雙糧、年頭加人工,有公積金(僱員唔駛供款,10年攞番晒)、仲有大把 Freelance 可以做。現在2010年就95折出糧(要扣MPF)、睇你幾時比人炒、幾時要轉行,仲好大可能45歲前就要退休(因為無人請番你);

今個年頭,當你有頭家要養,而份工又唔安穩,經濟無起色,物價高漲,政府無承擔,呢種精神困擾係比無野食更慘。

2003年咁多人7.1上街遊行,7年之後,2010年會唔會再次要市民上街表達佢對政府、政策既不滿,特首你『好自為之』。

所以大家都想係睇戲時間果兩個小時搵番失去嘅歲月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