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臨床心理學家提醒家長,幼童腦部發育未完全、自制力弱,不建議使用相關產品,以免他們對閱讀及其他益智玩具失去興趣,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智能手機用戶 達500萬
自 iPhone 4 今年7月抵港後,全城掀起「i瘋」熱,加上 Android 手機的推波助瀾,本港智能手機使用者急增,據科技公司 Amaze Mobile Media 調查數據,目前全港有近千萬個手機註冊用戶中,近半、即約500萬註冊用戶是使用智能手機,其中 iPhone 註冊用戶達近100萬,此數字未計算平板電腦在內。
不論是車廂、街道或商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梗有一部在左近」,用家年齡甚至小至2、3歲幼童。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學生上月在街頭訪問834名擁智能手機、子女小於12歲的家長,發現當中有86%家長,曾讓子女操作其智能手機。
最近一項調查發現,86%家長曾讓子女操作智能手機,逾7成家長指子女最常用遊戲應用程式,其次才是教育。 |
逾7成家長表示,子女最常用遊戲 app(應用程式),其次為教育 app,例如 flash card、拼字遊戲等,佔43%。
至於為何讓孩子使用?逾4成受訪家長坦言,是為了安撫孩子情緒,避免孩子在酒樓等位或用膳時大吵大鬧。
兒科醫生陳以誠稱,長期讓兒童用智能手機,注意力會變得不集中,難以安排計劃,最終影響學業,加上年紀小小開始「捽」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容易出現「Blackberry thumb」,令手指出現勞損;亦由於長期凝視細小屏幕,眼睛有機會出現「數碼熒幕影像視障綜合症」,即容易眼痕、頭痛,令生產力下降。
按年齡使用設限 免成癮
藍天心理諮詢中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無論電腦或智能手機,同樣可以令人成癮,家長如要讓年幼子女使用或玩該等產品前,應該先要三思。
她擔心,沉迷電腦還要忍耐到回家才可玩,但智能手機則隨時隨地可用:「下一代將更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
﹏﹏﹏﹏﹏﹏﹏﹏﹏﹏﹏﹏﹏﹏﹏﹏﹏﹏
讓孩子智用iPad個案
個案1︰限周末玩兩小時
互動市務商會主席方保僑女兒方韻晴(6歲)
首批購入 iPad 水貨的方保僑,擁有 WiFi 和 3G 版本,原先購入 iPad 自用,但女兒對其「囊中物」一見鍾情,經常拿來看電子書、在 YouTube 聽歌及學畫畫,及後便多買一部給家人。作為「IT潮爸」的方保僑,月花數百元在 App Store下載電子書,但他強調只會讓女兒在周末花一至兩個小時玩 iPad。
他反對父母以 iPad、iPhone 安撫子女情緒,韻晴在他的監督下才可使用︰「怕她看到不合適的內容,而且用得多也傷眼!」
----------------------------------
個案2︰iPad變老師成效佳
悠悠(2歲半)
從事攝影的陳先生,在8、9月時購入的 iPad,現已成為兩歲半女兒悠悠的「老師」,每天斷續花一小時學英文拼音、普通話成語、flashcard 等。他坦言「iPad教學法」成效不錯:「她已懂得分辨不同形狀,有時會跟著唱英文歌學 abc,甚至自己砌拼圖!」悠悠已懂自行操作離開、轉頁,甚至玩遊戲 app《Angry birds》。
他認為 iPad 的最大用處,是可即時制止女兒扭計:「早前一家人到馬來西亞旅行,雖然機程只是3小時,但她卻不斷扭計去廁所,惟有拿 iPad 出來給她玩,她即時安靜下來!」
----------------------------------
個案3︰父子同玩免上癮
任職傳媒業郭先生的兒子(4歲半)
每天讓兒子玩 iPhone 及 iPad 各半小時的郭先生,本來買 iPad 是給自己使用,但後來發現,Apple store 中有不少教育用途的 apps,遂讓兒子使用及學習:「看電子書、畫畫、玩兒童遊戲機……很多很多。」
他認為,不擔心兒子會玩上癮,因為自己不在家時,不會讓他自己取用,多數時間都是兩父子一起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